糖類(lèi)抗原15-3(CA15-3)

抗體參數
名稱(chēng) | 糖類(lèi)抗原15-3抗體(CA15-3 antibody) | ||
貨號 | R176e6 | R177n1 | R178c6 |
類(lèi)型 | 單克隆抗體 | ||
宿主 | 小鼠 | ||
反應物種 | 人 | ||
應用平臺 推薦配對 |
化學(xué)發(fā)光 | ||
R177n1(捕獲)-R176e6(檢測)、R177n1(捕獲)-R178c6(檢測) | |||
純度 | Protein A/G純化,純度>95% | ||
緩沖液 | 1xPBS,pH 7.4 | ||
儲存 | -20℃或更低溫度,分裝保存,避免反復凍融 |

產(chǎn)品數據
羅氏樣本符合率
用CA15-3抗體(R177n1、R176e6)檢測36例羅氏賦值樣本(濃度范圍3.58-280.3U/mL),樣本符合率(R2)為0.9329。
編號 | 樣本濃度 (U/mL) |
檢測濃度 (U/mL) |
1 | 3.58 | 3.12 |
2 | 3.99 | 2.87 |
3 | 4.57 | 5.48 |
? | ? | ? |
35 | 271.4 | 279.8 |
36 | 280.3 | 290.1 |
表1. CA15-3臨床對比分析數據(羅氏賦值)

圖1. CA15-3臨床對比分析(羅氏賦值)

試用申請

糖類(lèi)抗原15-3(CA15-3)簡(jiǎn)介
糖類(lèi)抗原15-3(CA15-3)是粘蛋白1(Mucin1或MUC1)經(jīng)水解后的一種可溶形式。最初發(fā)現CA15-3是一種同時(shí)被單克隆抗體DF3和115D8識別的腫瘤抗原,其中DF3識別MUC1核心蛋白,115D8識別MUC1上的部分聚糖鏈。MUC1是一種表達于胃腸道、食管等組織上皮細胞頂端表面的高度糖基化膜結合蛋白,屬粘蛋白家族,分子量約為400–450 kDa。MUC1由α和β亞單位組成,N末端α亞單位具有細胞粘附性,可作為粘附蛋白或抗粘附蛋白為上皮細胞提供保護性粘液屏障,防止細菌和酶的攻擊。MUC1的C末端β亞單位可通過(guò)磷酸化和蛋白質(zhì)相互作用,參與調節ERK、SRC和NF-kappa-B通路細胞信號傳導;在活化T細胞中,還會(huì )影響Ras/MAPK通路,促進(jìn)腫瘤發(fā)展。
糖類(lèi)抗原15-3(CA15-3)參考區間
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(lái),CA15-3一直被用作乳腺癌的生物標志物。CA15-3位于腫瘤細胞膜上,當發(fā)生細胞癌變時(shí),糖基化轉移酶激活,導致細胞表面糖基化異常;細胞表面MUC1過(guò)量表達并釋放進(jìn)血循環(huán),血清CA15-3含量升高。研究表明,30-50%的乳腺癌患CA15-3會(huì )升高,而CA15-3同CEA聯(lián)合動(dòng)態(tài)監測可以監控乳腺癌的復發(fā)和轉移。
表1 不同檢測系統的CA15-3參考區間
檢測系統 | 羅氏公司 | 貝克曼庫爾特公司 | 西門(mén)子公司 | 雅培公司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參考區間(U/ml) | ≤24 | ≤15 | ≤19 | ≤20 |
注:由于CA15-3沒(méi)有公認的溯源體系,不同系統間檢測結果存在差異。表中數據來(lái)源于《WS/T 645.2-2018臨床常用免疫學(xué)檢驗項目參考區間 第2部分:血清甲胎蛋白、癌胚抗原、糖鏈抗原19-9、糖鏈抗原15-3、糖鏈抗原125》。
參考文獻
[1] 張敬杰, 王本忠, 王勁等. 血清CEA與CA153動(dòng)態(tài)監測對乳腺癌復發(fā)轉移早期診斷價(jià)值的初步報告[J].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, 2009, 16(7): 547-549.
[2] Xiulian Li, Yan Xu, Lijuan Zhang. Serum CA153 as biomarker forcancer and noncancer diseases[J]. Prog Mol Biol Transl Sci, 2019, 162: 265-276.
[3] 傅軍民. CA153在乳腺癌復發(fā)轉移監測中的臨床價(jià)值[J].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, 2013, 22(33): 3703-3705.

相關(guān)產(chǎn)品
